人生必读之《大学》与《中庸》

简述:

《大学》【原文片段】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在亲民。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...


《大学》

【原文片段】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。在亲民。在止于至善。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德。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。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

      每天早上上班,早读就成了全体员工的头等大事,犹如涤荡心灵的一种仪式,安宁祥和、专注于书;让我们重新找到了做学生的感觉。使得沉睡在大脑之中多年的文字再次鲜活起来,并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,对生活与工作,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。

      学生时代的早读,凡是碰到古文,特别是老师叫我们“全文熟读并背诵”,都是非常头痛的事。工作年代的早读,不再以“考试、全文背诵”为目的,而单纯是为了读书而读书。数次读多了,也渐渐开始领悟《大学》的思想,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    “明德、亲民、止于至善”;与孔子的“至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惊人一致。《大学 》使得迷途的年轻人,渐渐找到了根本,弘扬品德。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”推己度人,时时自省,弃旧向新。

 


《中庸》

【原文片段】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

 这三句话,是《中庸》的「三纲领」,是整部《中庸》最重要的部分。

     传统儒家哲学认为,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,性中存有善根,遇事便生发出来,如恻隐,如好恶。但这种善心萌动,又往往在最隐微处,只有自己知道。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,第一次受贿时,内心总觉不安,这不安便是善根。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,护持善心,也不至于滑向深渊。所谓“慎独”,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,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。

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时刻提醒着我们“生而为人,请务必善良”;只要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善的,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。我们需要用心之智慧拨云见日。思索如何追求梦想,道德边界在何处,提醒着千古不变的“人之善性”,任凭斗转星移,仍然普适万物。

尽管《大学》《中庸》只有寥寥数千字,仍需重复细细品读。

     今日一番感慨,权是自作聪明,还请各位读者多多包涵、多多指教。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+86-020-81982522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 9:00~18:00

公司电话

公众号二维码
线